高血压低压高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低压高即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且收缩压正常或升高的情况,其可能由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年龄性别(年龄增长血管硬化、更年期后女性风险接近男性)、其他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引起,会对心血管系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担)、靶器官(肾脏、眼底)造成损害,诊断通过血压测量和相关检查,监测要关注血压波动和相关指标,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青少年)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对待。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高血压低压高即舒张压高,舒张压是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正常舒张压范围一般在60~89mmHg,当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且收缩压正常或也升高时,就属于低压高的高血压情况。
二、可能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
高盐饮食是常见诱因,过多摄入钠盐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升高舒张压。例如,长期每日钠盐摄入超过6克,舒张压升高风险会明显增加。
过量饮酒也会影响,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引起舒张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舒张压异常的概率显著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2.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肥胖是导致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运动不足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调节功能,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
(二)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硬化,弹性降低。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减退,舒张期不能有效弹性回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更容易出现低压高的情况。例如,在老年人群中,舒张压高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2.性别
在更年期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舒张压升高的风险相对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舒张压升高的概率逐渐接近男性。
(三)其他疾病因素
1.肾脏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肾脏病变会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一步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舒张压。
2.内分泌疾病
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过多,会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舒张压升高。另外,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其中舒张压也会明显升高。
三、危害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舒张压升高会持续冲击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增加心脏负担
舒张压高时,心脏在舒张期需要克服的阻力增大,左心室需要更加努力地将血液泵出,长期会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同时,还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因为心肌缺血缺氧的风险增加。
(二)对靶器官的损害
1.对肾脏的损害
长期舒张压高会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脏受损又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调节,形成恶性循环。
2.对眼底的损害
舒张压高可引起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等病变,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引发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与监测
(一)诊断方法
1.血压测量
通常采用无创的血压测量方法,如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诊室血压测量是在安静状态下,使用标准的血压计测量上臂血压,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则是连续24小时监测血压变化,能更全面地了解血压在不同时间的波动情况,对于诊断舒张压高以及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有重要意义。
2.相关检查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些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疾病,并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例如,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肾脏病变相关的蛋白尿等情况;血脂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因为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可加重舒张压高的病情。
(二)监测要点
1.血压波动监测
患者自己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舒张压的变化,要关注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如晨起、傍晚等时段的血压,因为血压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了解这些波动情况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相关指标监测
对于已经诊断为舒张压高的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是否出现了靶器官损害或其他相关并发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五、治疗与干预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钾的摄入,因为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泄。例如,多吃香蕉、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同时,要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
2.增加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率来掌握,运动时的心率=170-年龄,保持在这个心率范围内的运动强度较为合适。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3.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血压升高,所以必须戒烟。饮酒要适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等。
(二)药物治疗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舒张压时,会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例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发挥降压作用;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等,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来降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疾病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六、特殊人群情况
(一)老年人
老年人舒张压高时,更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过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药物治疗时要选择对脏器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舒张压高时,需要特别谨慎。不能随意使用降压药物,因为很多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首先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尝试控制血压,如合理饮食、适当休息等。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三)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中舒张压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多与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对于儿童青少年舒张压高,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等。要避免儿童青少年过早接触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家长要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