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功能或结构异常致瓣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的心脏病。有四个主要瓣膜,病因分先天性、退行性、风湿性、缺血性等。病理生理有瓣口狭窄致心脏负荷增加、肺淤血等,瓣口关闭不全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室扩大肥厚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及心脏杂音等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等。治疗分内科控制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外科有瓣膜修复术和置换术,置换术需根据情况选机械瓣或生物瓣。
一、心脏瓣膜病的定义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的一组心脏病。
二、心脏瓣膜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有四个主要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它的作用是在左心室收缩时防止血液逆流回左心房;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在右心室收缩时阻止血液反流回右心房;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保证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确保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正常情况下,这些瓣膜能保证血液单向流动,维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三、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分类
1.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多与胎儿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异常有关,例如在胚胎时期心脏瓣膜的发育出现畸形,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者孕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如药物、感染等)影响,导致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出现先天性的瓣叶畸形、瓣环发育异常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会被发现,不同性别在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某些遗传综合征相关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心脏瓣膜的异常。
2.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如瓣叶增厚、钙化等。这种情况与年龄相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速瓣膜的退行性变进程,相对男性来说,在老年人群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有一定差异。长期的吸烟、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促进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瓣膜周围的血液循环,高脂血症会导致脂质在瓣膜上沉积,加速瓣膜的钙化等退行性改变。
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瓣膜病变。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风湿热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这种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感染链球菌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成年后逐渐出现心脏瓣膜的病变。不同性别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上没有绝对的差异,但在病情的发展和表现上可能会因为个体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的免疫等状态变化可能会影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情进展。
4.缺血性心脏瓣膜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影响到心脏瓣膜的功能。例如心肌梗死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情况。这种情况在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高发,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暴露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男性可能在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上相对更多,而女性可能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上更需关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缺血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风险。
四、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1.瓣口狭窄
当瓣膜狭窄时,心脏为了将血液泵出,需要增加压力,这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以二尖瓣狭窄为例,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起肺淤血。长期的肺淤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活动时由于身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困难会更加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时期如果出现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全身的血液供应不足;老年人出现二尖瓣狭窄,可能会加重其原有的心肺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
2.瓣口关闭不全
瓣口关闭不全时,心脏收缩期血液会反流。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在舒张期不仅要接受左心房流入的血液,还要接受从主动脉反流回来的血液,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长期的容量负荷增加会使左心室逐渐扩大、肥厚。不同性别在瓣口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脏重构等病理生理改变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女性在妊娠等生理状态下,心脏的负荷本身就会增加,如果同时存在瓣口关闭不全,可能会更快地出现心脏功能的失代偿。
五、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心脏瓣膜病常见的症状,在二尖瓣狭窄时,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如在玩耍时比同龄儿童更容易疲劳、气短;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如散步、爬楼梯时就出现呼吸困难。
乏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乏力。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悸: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脏负荷增加时,患者可感觉心悸。不同性别在心悸的感受上可能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对心悸的感受更加敏感。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如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由于左心室射血受阻,心肌缺血可导致心绞痛样胸痛。老年人出现胸痛时需要警惕心脏瓣膜病的可能,因为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2.体征
心脏杂音:是心脏瓣膜病重要的体征,不同类型的瓣膜病有不同特征的杂音。例如二尖瓣狭窄可闻及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等。医生通过听诊心脏杂音可以初步判断瓣膜病变的情况。
其他体征: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二尖瓣面容,表现为两颧潮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六、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脏瓣膜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以及心脏的功能状态。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瓣膜的狭窄程度(如瓣口面积等指标)和关闭不全的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超声心动图是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手段,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瓣膜的情况;对于老年人,也可以很好地应用,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心电图
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病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例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辅助诊断心脏瓣膜病。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心电图表现上可能会有差异,但主要是用于辅助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3.胸部X线
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肺部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患者胸部X线可显示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显示左心室增大等。胸部X线检查对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初步了解心脏结构和肺部情况时。
七、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需要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防止风湿热复发;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缺血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需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基础疾病的控制上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方案,比如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上可能需要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对症治疗: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利尿剂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在药物使用上要注意不同人群的差异,如儿童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严格考虑其年龄禁忌等因素。
2.外科治疗
瓣膜修复术:对于某些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瓣膜修复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的功能。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护等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于希望保留自身瓣膜长期功能的患者。
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置换为人工瓣膜。人工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等不同类型,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选择生物瓣,但存在瓣膜衰败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