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悸,忽然心跳加快,有濒死感
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可能由心血管系统(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非心血管系统(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因素)相关原因引起,需通过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心电图、实验室、影像学等)评估,紧急情况需休息放松并就医,针对病因处理,不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的可能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心律失常
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也可见于有基础心脏病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内或房室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导致折返激动。心电图可表现为快速而规则的QRS波群,频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酒、喝咖啡等情况下可诱发发作。
心房颤动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尤其是心室率较快时,常见于老年人,多与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等基础疾病有关。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且可增快,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患者会感觉心跳加快、心慌,严重时可有濒死感。
2.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可出现心悸、心跳加快,伴有胸闷、胸痛,部分患者可放射至肩背部,严重时可能有濒死感。这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缺氧,从而引起心脏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异常。例如,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劳力、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作,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更频繁,症状更严重,有进展为心肌梗死的风险。
心肌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心悸等症状,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可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悸、心跳加快等表现。
(二)非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可出现心悸、心跳加快,还伴有多汗、手抖、消瘦、烦躁等症状。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研究表明约有10%-20%的甲亢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进而出现心悸伴濒死感等表现。
嗜铬细胞瘤,肿瘤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会突然出现心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头痛、面色苍白、出汗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类似濒死的感觉,其发作常与情绪激动、体位改变等因素有关。
2.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人群。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导致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患者可能还伴有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等表现。例如,一些年轻女性在面临工作、学习压力时,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心悸伴濒死感的类似症状,但各项检查可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45-55岁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包括心悸、心跳加快,还伴有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表现。
二、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的评估与检查
(一)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检查
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可了解有无高血压或低血压情况,心率和心律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呼吸频率可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体温可排查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心悸。例如,发热患者可能因代谢增快出现心悸。
2.心脏检查
听诊心脏,了解心音强弱、节律是否整齐,有无心脏杂音等。如听到心律不齐,可能提示心律失常;听到心脏杂音,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瓣膜病变等心脏结构异常。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心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记录静息状态下、发作时的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显示快速而规则的QRS波群,心房颤动时可显示不规则的f波等。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捕捉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贫血时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影响心脏供血,导致心悸。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有助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之一。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对于判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有重要意义。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这些标志物会升高。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壁运动情况、瓣膜形态和功能、心脏大小等。对于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能提供重要信息,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等。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三、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的应对与处理原则
(一)紧急情况处理
1.休息与放松
当出现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时,首先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就地休息。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可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自己,缓慢地吸气和呼气,每次呼吸尽量深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脏负担。例如,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呼吸持续5-10秒,重复多次。
2.就医评估
这种情况可能是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的信号,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保持身体平稳,避免剧烈晃动。如果有家人陪同,应告知家人自己的不适情况,以便家人协助照顾。
(二)针对病因的处理
1.心律失常的处理
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眼球(需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眼球)、按摩颈动脉窦(一般先按右侧,每次不超过5-10秒,不可两侧同时按压)等,但这些方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对于药物治疗,可选用腺苷等药物终止发作,但需在医院由医生操作。对于心房颤动,若心室率较快,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心室率,如美托洛尔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2.心肌缺血的处理
冠心病患者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如硝酸甘油等。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肌病患者则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心律失常等。
3.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处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等)、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前需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血压等症状。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的处理
对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要注重心理调节,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必要时可使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雌激素等进行调节,但需权衡利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1.老年人出现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时,更应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行动缓慢,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医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二)儿童
1.儿童出现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家长要保持冷静,立即带儿童就医。在就医途中要注意保护儿童,避免颠簸等。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安抚情绪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
(三)妊娠期女性
1.妊娠期女性出现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时,情况较为复杂。要警惕妊娠期心脏病等情况,就医时需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很多药物在妊娠期有严格的使用禁忌,需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进行。
(四)有基础疾病人群
1.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心悸伴忽然心跳加快、濒死感时,要严格遵循原发病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在出现此次症状时,要比平时更加重视,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冠心病患者平时规律服用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此时更要按时服用,并尽快就诊评估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