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通常不会引起便血,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炎症累及肠道血管或伴有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便血。
急性肠炎时,肠道黏膜会受到炎症的刺激和损伤。当炎症比较严重时,肠道黏膜可能会出现糜烂、溃疡等病变,导致肠道黏膜下的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便血。便血的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具体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此外,某些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更容易出现便血症状。例如,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除了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外,还常伴有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志贺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肠道黏膜,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