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现象,少数由病理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规律的频率传导,形成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导致心跳节律快慢不均。青少年和儿童的窦性心律不齐多与呼吸周期相关,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减慢,这种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生理变异,不影响心脏功能,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此外,部分人群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或咖啡后,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律不齐,诱因去除后可自行恢复。
然而,某些病理状态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可影响窦房结血液供应或直接损伤心肌组织,破坏电活动的正常传导;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会通过影响机体代谢或内环境稳态,间接干扰心脏节律;长期服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也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心律失常。这类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往往伴随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进一步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