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腹部不适
许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表现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一般没有明显的规律,与进食的关系也不十分明确。部分患者在空腹时症状较为明显,而有些患者则在进食后加重。上腹部不适产生的原因是胃黏膜萎缩后,胃的消化功能和蠕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对胃壁产生刺激,引发不适感。
2.腹胀
腹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原分泌也相应减少,使得食物在胃内不能充分消化分解,发酵产气,进而引起腹胀。而且胃蠕动功能减弱,不能及时将食物推送至小肠,也加重了腹胀症状。
3.嗳气
嗳气即通常所说的打饱嗝,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胃内气体积聚,胃内压力升高,气体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形成嗳气。一方面,消化不良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另一方面,胃动力不足,不能有效将气体排出,使得嗳气频繁发生。
4.食欲不振
患者往往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胃部不适以及消化功能下降,导致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反馈到大脑,使人体产生食欲不振的感觉。长期食欲不振还可能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