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有不易擦掉的白色斑块且可扩大,局部有疼痛致哭闹拒食、流涎增多,少数有低热,家长需及时带就医,日常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消毒奶瓶奶嘴,加强免疫力低婴儿护理预防
口腔黏膜表现
白色斑块: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的斑块,这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这些斑块通常不容易被擦掉,强行擦拭可能会导致黏膜出血。例如,在婴儿的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可发现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随后逐渐融合成白色斑膜,形似奶块,但与奶块不同的是,鹅口疮的白斑不易用棉签或湿纱布擦掉。
斑块范围变化:随着病情发展,白色斑块可能会逐渐扩大,相互融合,甚至累及整个口腔黏膜,包括牙龈、口唇内侧等部位。
局部不适症状
疼痛表现: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拒食等情况,这是因为口腔内的斑块会引起疼痛,尤其是在吃奶时,疼痛会更加明显,导致婴儿抗拒吸吮。例如,当婴儿吃奶时,会突然出现哭闹,可能就是因为鹅口疮引起的口腔疼痛所致。
流涎增多:由于口腔内的不适,婴儿可能会出现流涎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口腔内的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而婴儿还不能很好地吞咽过多的唾液,所以会出现流口水较多的情况。
全身症状(少数情况)
低热:少数病情较重的婴儿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但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这是因为机体对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轻度的发热。不过,大多数婴儿鹅口疮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以口腔局部表现为主。
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喂奶后可以给婴儿喂少量温水,以清洁口腔;奶瓶、奶嘴等要定期消毒,防止白色念珠菌的滋生和感染。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儿,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婴儿,更要加强护理,预防鹅口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