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处理包括一般处理,让儿童保持坐位或半卧位等,局部止血可用填塞法,还有针对鼻腔局部和全身性因素的病因治疗,处理中要关注儿童全身状况,家长需加强儿童护理降低鼻出血几率
一、一般处理
1.体位:让儿童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也能避免血液咽下后刺激胃部导致呕吐。对于婴幼儿,可将其抱起,头部偏向一侧。
2.压迫止血: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二、局部止血方法
1.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出血部位不明确或估计出血较多的情况。可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等填塞鼻腔。对于儿童,应选择大小合适、质地柔软的填塞物,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一般填塞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免引起鼻腔感染等并发症。
三、病因治疗
1.鼻腔局部因素:如果是鼻黏膜干燥、糜烂引起的鼻出血,可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鼻保持鼻腔湿润,也可局部涂抹金霉素眼膏等促进黏膜修复。若是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引起的鼻出血,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等干预。
2.全身性因素: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时也可导致鼻出血。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进行提升血小板等治疗;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需要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使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风险。在处理鼻出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全身状况,如面色、精神状态等,若有异常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加强护理,避免儿童挖鼻等不良习惯,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和温度等,以降低鼻出血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