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怎么治疗
鹅口疮的局部药物治疗(弱碱性溶液清洗、制霉菌素应用)、全身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特殊人群(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保持口腔清洁、增强免疫力)。
一、局部药物治疗
(一)弱碱性溶液清洗
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繁殖。对于婴幼儿,在哺乳前后,用该溶液擦拭乳头及奶嘴等,可减少病菌传播。
二、抗真菌药物应用
(一)制霉菌素
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它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新生儿鹅口疮,可将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口腔患处。
三、全身抗真菌药物(必要时)
(一)氟康唑
当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时,可考虑使用氟康唑,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要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评估是否使用及确定合适的用药方案。例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出现严重鹅口疮时,可能会用到氟康唑,但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鹅口疮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喂奶器具要严格消毒。在使用药物时,要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如制霉菌素局部应用相对更安全。同时,要观察婴幼儿的进食情况,若因鹅口疮导致进食困难,需适当调整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二)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出现鹅口疮,在治疗鹅口疮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免疫状态。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药物对免疫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影响。
五、预防措施
(一)保持口腔清洁
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易患鹅口疮的人群,都应注意口腔清洁。婴幼儿在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成人也应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二)增强免疫力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婴幼儿要保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成年人要均衡饮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降低患鹅口疮等疾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