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打封闭针有危害吗
腱鞘炎打封闭针的危害包括局部和全身方面,局部有感染风险及频繁注射致肌腱断裂风险,全身与激素相关,长期或大量用激素可致骨质疏松、影响血糖血压、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基础疾病者需更谨慎对待封闭针治疗。
局部方面
感染风险:虽然概率较低,但在操作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这是因为封闭针注射属于侵入性操作,皮肤表面的细菌有可能通过穿刺部位进入组织引发感染。
肌腱断裂风险:频繁多次进行封闭针注射,可能会对肌腱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肌腱断裂的风险。尤其是长期反复使用激素进行封闭治疗时,激素可能会影响肌腱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使得肌腱的强度下降,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发生断裂。例如,一些需要频繁手部活动的患者,多次封闭后可能出现手指屈伸时肌腱断裂的情况。
全身方面
激素相关影响:封闭针中常用的激素药物,如泼尼松龙等,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者本身有骨质疏松倾向的人群,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激素还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难以控制;同时也可能影响血压,使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不利。此外,激素还可能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更应谨慎使用封闭针治疗腱鞘炎。儿童的骨骼、肌腱等组织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封闭针中的药物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潜在不良影响,所以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等。而对于妊娠期女性,使用封闭针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评估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措施。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考虑封闭针治疗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相关指标,并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封闭针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