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可以治愈好吗
先天性巨结肠可治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有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后结肠拖出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等方式,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并随访,关注排便、伤口、生长发育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护理要点。
手术时机选择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多主张尽早手术,通常新生儿期即可考虑手术,但需根据患儿具体的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如果患儿存在营养不良、严重肠梗阻等情况,则需要先进行相关的对症处理,如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改善全身状况后再行手术。对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的患儿,也应在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后尽快安排手术。
手术方式及效果
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nson术):将病变肠段切除后,把正常的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手术效果较为确切,能够有效重建肠道的连续性和正常功能,大部分患儿经此手术可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术):利用保留的直肠肌鞘,将正常结肠拖入并与直肠肌鞘吻合,该手术方式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能够实现正常的排便。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Soave术):经肛门将病变肠段黏膜剥除,然后将正常结肠经肛门拖出与肛管吻合,这种术式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合适的患儿也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术后患儿的排便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术后恢复及随访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一般来说,术后患儿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等指标,因为先天性巨结肠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术后需要确保患儿能够正常吸收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要定期进行肛门指诊、肠道造影等检查,了解肠道吻合口的情况以及肠道的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术后护理更为关键,要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适应术后的生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