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膀胱炎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女性因尿道特点及性生活等易感染,男性多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相关)、非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放射性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影响)、不良生活方式(饮水过少、憋尿、卫生习惯不佳)。
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膀胱炎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膀胱炎病原菌的70%-80%。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更容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引起感染。性生活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因为性生活可将周围细菌带入尿道并上行至膀胱,尤其在女性经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女性尿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膀胱炎。
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也可引起膀胱炎,但相对较少见。男性膀胱炎则多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有关,梗阻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膀胱内滋生繁殖引发感染。
非细菌感染:
化学性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操作可能会损伤膀胱黏膜,导致化学性膀胱炎。此外,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在体内代谢产物可刺激膀胱黏膜引发炎症。
放射性损伤:盆腔部位的放疗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放疗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炎症改变。
机体抵抗力下降: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膀胱炎。儿童时期,尤其是女婴,尿道短且容易受到粪便等污染,抵抗力相对较低,也较易患膀胱炎。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膀胱炎。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
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和膀胱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膀胱内停留繁殖引发膀胱炎。
憋尿:经常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潴留,尿液中的细菌不能及时排出,增加膀胱炎的发生几率。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长期憋尿都不利于泌尿系统健康。
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会阴部卫生,如女性月经期间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男性不经常清洗外生殖器等,都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引发膀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