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的症状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但有共同表现,局部症状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疼痛、疱疹或溃疡形成,全身症状有发热、烦躁哭闹、食欲减退,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别,儿童易患且症状可能更明显,成年人不良习惯等易患,女性特殊时期易出现相关症状。
局部症状:
黏膜充血、水肿:口腔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红、肿胀,以牙龈、颊黏膜、舌等部位较为常见。例如疱疹性口腔炎,发病初期口腔黏膜会广泛充血、水肿。
疼痛:是口腔炎常见且明显的症状,患者进食、说话时会感到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酸、辣食物)时疼痛加剧。比如溃疡性口腔炎,溃疡面会引起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吞咽。
疱疹或溃疡形成: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口腔黏膜上会出现成簇的小疱疹,水疱破溃后会形成溃疡。
溃疡性口腔炎:多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口腔黏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有假膜覆盖,周围黏膜充血。
念珠菌性口腔炎:婴幼儿多见,又称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全身症状:
发热:一些感染性口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如疱疹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等,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儿童相对成人更易出现发热情况,且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较为明显。例如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发热可持续2-3天。
烦躁、哭闹:由于口腔疼痛,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情况,影响进食和睡眠,这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突出,因为他们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只能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现不适。
食欲减退:口腔炎导致的疼痛会使患者进食时感到不适,从而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量减少,长期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
不同年龄人群口腔炎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容易发生口腔炎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成年人若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也易患口腔炎。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抵抗力,相对更容易出现口腔炎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