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多数患儿症状轻属自限性疾病,一般治疗需隔离、休息、保持室内清洁流通,发热优先非药物降温;药物治疗针对症状对症处理;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精神、体温等,有基础病史患儿需更密切监测基础病史指标;康复护理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皮肤清洁防搔抓,大多患儿经适当治疗可康复,康复期仍需休息护理。
一、一般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治疗主要是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式来缓解不适,因为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非药物干预更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且要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退热。
二、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可根据病情合理选用对症药物,但需严格遵循用药的年龄禁忌等原则。例如,若患儿有发热情况,当体温不是特别高且患儿舒适度尚可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而不是急于使用退热药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口腔清洁,可在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等,以减轻口腔不适。
(二)有基础病史的患儿
对于本身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会使基础病情加重。这类患儿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除了常规的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观察外,还需关注基础病史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心血管疾病患儿要监测心率、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要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康复与护理
在患儿病情好转过程中,要注意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等不适。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手足部位的皮疹等要避免患儿搔抓,防止继发感染。一般来说,大多数患儿经过适当的一般治疗和对症处理后可逐渐康复,但康复期仍需注意休息和加强护理,以促进身体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