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智齿一直在流血
拔牙后出血原因包括局部血凝块脱落及全身因素等,应对措施有一般处理(半卧位、局部压迫、冷敷)和针对全身因素处理,若一般处理后出血未停、量大或伴不适等应立即就医,儿童需更密切关注。概括为:拔牙后出血原因有局部血凝块脱落及全身因素等,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半卧位、局部压迫、冷敷)和针对全身因素处理,若一般处理后出血未止、量大或伴不适等需立即就医,儿童需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及时送医。
一、原因分析
拔牙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局部因素方面,拔牙后创口内的血凝块脱落是常见原因之一,比如患者过早漱口、吐口水、吸吮创口等行为都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从而引起出血;全身因素也可能影响,像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高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拔牙后出血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体位: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休息,这样可以减少头部的血液回流,有助于减轻创口出血。
2.局部压迫: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咬住创口,通过持续压迫来促进血凝块的形成。一般需要咬住3040分钟后再轻轻吐出。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乱动导致棉球或纱布脱落。
3.冷敷: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对面部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但要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应隔一层纱布,避免冻伤皮肤,儿童使用冷敷时更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二)针对全身因素的处理
如果考虑是全身因素导致的拔牙后出血,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与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协作进行诊治;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具体的血压控制药物使用等情况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全身因素相关的拔牙后出血,要更加谨慎处理,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后再制定合适的方案。
三、何时需就医
如果采取上述压迫等一般处理措施后,出血仍未停止,或者出血量较大(如不断有鲜血涌出,湿透棉球或纱布等),或者伴有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和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