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是什么病
间质性膀胱炎是少见慢性膀胱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有膀胱上皮通透性增加、自身免疫、神经源性等因素;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盆腔疼痛;诊断靠膀胱镜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优先非药物干预,严重者考虑药物治疗需谨慎评估。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的、膀胱壁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减少的膀胱炎症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膀胱上皮通透性增加,使得尿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膀胱壁,引发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膀胱组织;神经源性因素也被认为可能在发病中起作用,例如膀胱感觉神经异常导致膀胱感觉过敏等。
二、临床表现
1.尿频、尿急:患者通常会出现频繁的排尿欲望,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且尿急症状较为明显,难以抑制排尿冲动。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在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以及激素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间尿床次数增加等情况。
2.盆腔疼痛:下腹部、盆腔等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是隐痛,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疼痛较为剧烈。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久坐、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疼痛症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泌尿系统感染等病史,可能更易患上间质性膀胱炎。
三、诊断方法
1.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可以观察膀胱黏膜的情况,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黏膜可能会出现特征性的小出血点、Hunner溃疡等表现。但在检查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以减少痛苦。
2.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容量、顺应性以及膀胱逼尿肌的功能等。例如,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往往存在膀胱容量减小、顺应性降低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非药物干预包括膀胱水扩张、膀胱灌注药物等。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但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评估,尤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不适当的药物使用。例如对于女性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激素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