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佝偻病是儿童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发育的慢性营养病,早期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神经精神症状有易激惹、多汗;6月龄内婴儿有颅骨软化、方颅;还有肌肉松弛、出牙延迟等,家长需观察,及时就医,保证日照与合理喂养防患。
一、神经精神症状
1.易激惹:患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夜间尤其明显。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婴儿在夜间睡眠时易惊醒、哭闹,影响睡眠质量。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以上的佝偻病早期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夜间易激惹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代谢异常,使得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密切相关。
2.多汗:患儿头部多汗较为常见,与室温无关。这是由于多汗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对汗腺的调节功能。在夜间入睡后头部出汗更明显,因为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多汗情况加重,汗液刺激头皮,使患儿经常摇头擦枕,从而出现枕秃现象。
二、骨骼改变相关症状(多见于6月龄以内婴儿)
1.颅骨软化:这是佝偻病早期常见的骨骼改变之一,多见于3-6月龄婴儿。表现为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部位,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这是因为该阶段婴儿颅骨骨化过程受影响,骨质软化所致。
2.方颅:随着病情进展,8-9月龄以上婴儿可出现方颅,即额骨、顶骨双侧向外侧隆起,形成方颅畸形。这是由于骨样组织增生,使得额骨、顶骨局部增厚向外突出。
三、其他症状
1.肌肉松弛:患儿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表现为腹部膨隆如蛙腹,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这是因为钙磷代谢异常影响了肌肉的正常功能,肌肉力量减弱。例如,正常同龄儿童能较快学会独坐,而佝偻病早期患儿可能独坐较晚,与肌肉力量不足有关。
2.出牙延迟:患儿牙齿萌出时间较晚,可迟至10个月甚至更晚才出牙,而且牙齿牙釉质发育不良,容易发生龋齿。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齿萌出时间和质量受到影响。
对于婴幼儿群体,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上述表现,若怀疑有佝偻病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维生素D水平等相关指标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干预,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孩子充足的日照时间,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富含钙、维生素D的辅食等,以降低佝偻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