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胆囊炎常见引发因素包括胆囊结石(最常见,结石刺激黏膜、梗阻致胆汁淤积滋生细菌,40岁以上、女性更易患)、细菌感染(经血行或胆道逆行入胆囊,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生)、胆道蛔虫(蛔虫钻入胆道致梗阻并带入细菌,卫生条件差者易患)、胆囊排空障碍(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致胆汁淤积,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损伤等可致)、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入胆囊,胰酶刺激黏膜,十二指肠溃疡等可致)。
胆囊结石:这是引发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胆囊内的结石会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导致胆囊黏膜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结石可引起胆囊管梗阻,使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容易滋生细菌,进一步加重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胆囊炎患者伴有胆囊结石。从年龄角度来看,40岁以上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这可能与机体代谢等因素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有关;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胆囊结石相关胆囊炎,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生理特点有关,如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胆汁成分和胆囊收缩功能。
细菌感染: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胆道逆行感染等途径进入胆囊引发炎症。血行感染时,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胆囊;胆道逆行感染多是由于肠道内的细菌通过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比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细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胆囊炎,例如长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抵抗力较弱,发生细菌感染引发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胆道蛔虫: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梗阻,同时将肠道细菌带入胆囊,从而引发胆囊炎。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蛔虫感染史的人群,儿童相对成人可能因卫生习惯等因素更易发生胆道蛔虫相关胆囊炎,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
胆囊排空障碍:如某些原因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使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在胆囊内,也容易引发胆囊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损伤等可能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功能,从而导致胆囊排空障碍。比如曾接受过腹部手术的患者,可能因手术操作等原因影响胆囊的神经支配或肌肉功能,进而出现胆囊排空障碍引发胆囊炎。
化学性刺激:当胰液反流进入胆囊时,胰酶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例如,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病变导致胰液反流,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胰液中的胰酶会损伤胆囊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