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婴儿腹泻是婴儿期常见消化系统综合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病因有感染性(病毒、细菌)和非感染性(饮食、气候),有大便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可通过合理喂养、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护理要清理大便、补充水分、观察异常及调整饮食等。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儿腹泻常见的病毒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秋季为高发季节。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绒毛萎缩、变短,影响肠黏膜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引起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可产生肠毒素,使肠液分泌增加,导致腹泻,大便可呈黏液脓血便等。
非感染性因素
饮食因素:喂养不当是常见原因,如喂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食物种类等。例如婴儿过早添加辅食,由于其消化功能还不能适应新的食物,就可能引发腹泻。另外,过敏因素也可导致腹泻,如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食用含牛奶蛋白的配方奶后,会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
气候因素:天气突然变化,婴儿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上婴儿饮水较多,稀释了消化液,都可能诱发腹泻。
婴儿腹泻的表现
大便性状改变:轻者大便次数稍增多,大便呈稀糊状;重者大便次数可达每日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大便可为水样、蛋花汤样、黏液脓血样等。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呕吐,严重时可吐胆汁;部分婴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若腹泻严重,还可能导致脱水,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
婴儿腹泻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方面: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奶瓶等器具要严格消毒。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婴儿增减衣物,避免腹部着凉。
护理方面:对于腹泻的婴儿,要及时清理大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红臀的发生。如果婴儿出现脱水症状,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口服补液盐。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大便次数和性状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小婴儿,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持其腹部温暖,因为腹部受凉易加重腹泻。在喂养上,根据婴儿的情况调整饮食,如腹泻较轻,可继续原来的喂养方式;腹泻较重,可适当减少奶量或改为腹泻专用奶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