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怎么引起的
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血行感染,诱发因素有年龄因素(儿童青少年易患)、生活方式因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致免疫力降)、环境因素(寒冷潮湿、空气污染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既往病史因素(既往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致局部防御功能破坏)。
一、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当健康人接触到携带病原体的患者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时,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侵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例如,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病原体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血行感染:极少数情况下,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扁桃体,引起化脓性炎症,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二、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患化脓性扁桃体炎。这是因为儿童时期扁桃体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弱;而青少年时期,扁桃体仍然是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部位之一,但由于学习生活等因素,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多,所以也较易发病。例如,学龄前儿童和中学生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过度劳累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病原体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风险。比如一些经常熬夜、学习或工作压力过大的人群,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此外,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使身体难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例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人群,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可能性会增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若不注意保暖,呼吸道黏膜受冷刺激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防御功能降低,就容易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另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既往病史因素:如果既往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病史,那么扁桃体的局部防御功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再次感染病原体时,更容易引发化脓性炎症。例如,曾经多次患扁桃体炎的患者,其扁桃体隐窝内可能长期潜伏着病原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