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疝气如何治疗
婴儿疝气包括脐疝和腹股沟疝等类型,6个月以内婴儿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超1岁未自愈或嵌顿需手术,手术多为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要注意一般护理,密切关注婴儿状况及遵循随访建议。
一、婴儿疝气的类型及特点
婴儿疝气主要包括脐疝和腹股沟疝等类型。脐疝较为常见,多因婴儿脐部发育不完善,脐环未闭,腹腔内容物经脐环突出所致,一般直径多在1-2厘米左右,多数可随婴儿生长发育自行闭合;腹股沟疝则是由于婴儿腹股沟区的鞘状突未闭,腹腔脏器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腹股沟或阴囊内,男孩发病率相对高于女孩。
二、非手术治疗情况
(一)适用于较小婴儿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脐疝,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由于婴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部分脐疝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家长可注意观察脐疝情况,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高会加重疝气突出。对于腹股沟疝,也需尽量减少婴儿哭闹等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密切观察疝气是否发生嵌顿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情况
(一)手术时机选择
若婴儿疝气超过1岁仍未自愈,或者发生嵌顿情况(表现为疝气部位肿块突然增大、变硬,婴儿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局部可能有触痛等),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嵌顿疝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女孩的腹股沟疝,因为女孩的鞘状突闭合约在出生后4个月内完成,相对男孩鞘状突闭合时间稍晚,但如果超过一定年龄仍未自愈或出现嵌顿等情况,也需适时手术。
(二)手术方式
目前婴儿疝气手术多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通过结扎疝囊,阻断腹腔内容物突出的通道,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
四、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术后一般护理
婴儿术后需保持安静,减少哭闹,因为哭闹会增加腹压,影响手术部位的恢复。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合理喂养婴儿,避免便秘,防止因排便用力增加腹压而影响手术效果。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婴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婴儿因便秘而增加腹压。
(二)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
婴儿身体各项机能尚不完善,术后恢复期间要密切关注婴儿的一般状况,如体温、切口情况、有无异常哭闹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持续关注婴儿疝气相关情况的变化,遵循医生的后续随访建议,以确保婴儿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