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是常见男性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病机制与胚胎发育中尿道沟融合缺陷有关,临床分阴茎头型、阴茎型、阴囊型、会阴型,儿童期易致局部感染及心理压力,成年后有性功能障碍、影响生育、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需手术治疗,建议1-3岁左右手术恢复正常排尿及成年后功能。
1.发病机制
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沟融合缺陷有关。在胚胎发育的第8-14周,雄激素作用于泄殖腔膜腹侧的尿生殖窦和尿生殖沟,使其逐渐发育成尿道。若在此过程中雄激素缺乏或作用异常等因素干扰,就会导致尿道沟融合不全,从而形成尿道下裂。
2.临床分型
阴茎头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腹侧中线上,畸形较轻,阴茎头无明显扁平,一般不影响排尿和性功能,对阴茎外观影响相对较小。
阴茎型:尿道开口于阴茎体腹侧,根据尿道开口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此型阴茎有不同程度的下弯,会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和性交功能,也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外观上与正常阴茎有差异。
阴囊型:尿道开口于阴囊部,阴囊常分裂似女性大阴唇,阴茎短小且严重下弯,这种情况不仅外观异常明显,还会影响日后的生殖功能和排尿功能,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冲击较大。
会阴型:尿道开口于会阴部,阴茎极度下弯,阴囊分裂、发育不全,外观像女性外阴,这种类型畸形最为严重,不仅会影响排尿功能,还会对患儿的性别认同等产生严重影响。
3.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时期:对于婴幼儿期的尿道下裂患儿,由于尿道开口异常,排尿时可能会出现尿流方向异常,如向会阴部等方向排尿,容易导致尿布区域经常被尿液污染,增加局部皮肤感染的风险。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儿可能会因外观与同龄人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家长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成年后:成年尿道下裂患者可能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异常等,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因为尿道开口异常可能导致精液无法正常射入女性阴道内。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存在排尿异常等问题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尿道下裂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尿道开口位置、矫正阴茎下弯,以达到正常排尿和成年后正常性生活及生育的目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建议在1-3岁左右进行手术,此时患儿的身体状况相对适合手术,且对心理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