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癣是怎么引起的
皮肤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在密切接触环境中易发生,儿童因皮肤屏障功能弱等感染风险相对高)和间接接触传播(使用患者用过物品可感染,公共场所有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风险不同,有皮肤病史者易感染),易感因素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外伤、湿疹、糖尿病皮肤病变等易致感染,糖尿病患者等风险高)和环境因素(温暖潮湿环境利于生长繁殖,夏季、热带亚热带地区及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易受影响)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有皮肤癣的人直接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皮肤癣菌可通过接触传播到健康人的皮肤上。例如,在家庭、学校、健身房等密切接触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直接接触传播。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如果有同学患有皮肤癣,就比较容易被传染。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为直接接触而感染,但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活动范围广、接触机会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间接接触传播:使用患者用过的物品,如毛巾、浴巾、拖鞋、梳子等,也可能感染皮肤癣菌。这些物品上残留的皮肤癣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定时间,健康人接触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宾馆等公共场所,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对于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更容易通过间接接触感染,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不同,比如经常去公共浴室且不注意个人物品卫生的人,感染风险就会增加。另外,有皮肤病史的人再次接触到皮肤癣菌时,由于自身皮肤的防御能力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相对更容易感染。
易感因素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当皮肤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时,比如皮肤出现外伤、湿疹、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变等情况,皮肤癣菌就更容易侵入皮肤并定植繁殖。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利于皮肤癣菌生长,且皮肤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所以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癣的风险较高。儿童如果皮肤有擦伤等外伤,也会增加皮肤癣菌感染的机会。
环境因素: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比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多,皮肤处于潮湿状态,为皮肤癣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时候皮肤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皮肤癣的发病率普遍比寒冷干燥地区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经常出汗且不及时更换衣物的人,或者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感染皮肤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