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梅毒的症状
婴儿先天性梅毒有多种表现,皮肤黏膜损害有斑丘疹、大疱性皮疹、鼻炎、黏膜斑等;骨骼系统受累可致四肢疼痛、假性瘫痪及颅骨改变;约50%以上患儿肝脾肿大;有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表现;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受累如脑膜炎等,需密切观察、谨慎护理诊断治疗,注意隔离防护,依实验室检查准确判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
一、皮肤黏膜损害
婴儿先天性梅毒可出现多种皮肤黏膜损害表现。约1/3患儿会出现皮肤损害,常见的有斑丘疹,多分布于口周、鼻翼、肛周等部位,呈红色或铜红色,大小不等,皮疹可自然消退但易复发;还可见大疱性皮疹,疱液清亮或浑浊,疱壁较厚,好发于手掌、足底等部位。黏膜损害表现为鼻炎,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患儿鼻塞明显,鼻腔有大量脓性、血性分泌物,具传染性,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累及鼻骨,导致鼻中隔溃疡、穿孔或鞍鼻形成;口腔黏膜还可出现黏膜斑,为灰白色、光亮而微隆起的斑块。
二、骨骼系统症状
骨骼系统受累较为常见。长骨骨软骨炎可致四肢疼痛,患儿常表现为假性瘫痪,即肢体活动减少、不愿活动或被动活动时哭闹,这是由于骨膜下新骨形成,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不适所致;X线检查可见长骨骨干骺端有骨质破坏、骨骺线增宽等改变。此外,还可能出现颅骨改变,如颅骨软化、颅骨增大等。
三、肝脾肿大
约50%以上的患儿会出现肝脾肿大,肝脏可增大至肋下3-4cm,脾脏也可不同程度增大,这是因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四、血液系统表现
可出现贫血,患儿面色苍白,血红蛋白降低,这可能与骨髓受抑制、溶血等因素有关;血小板减少也是常见表现之一,可增加患儿出血的风险。
五、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如脑膜炎,表现为前囟饱满、惊厥、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累及脑实质,导致脑积水、偏瘫、癫痫等,但相对较少见。通过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异常改变。
对于婴儿先天性梅毒,由于婴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在护理和诊断治疗中需格外谨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症状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因其传染性较强,需注意隔离防护,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在诊断过程中,应依据科学的实验室检查,如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等进行准确判断,治疗上则需遵循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方案,但需严格按照儿科用药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婴儿的生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障婴儿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