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腺样体肥大患儿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三种处理方式。轻度且无症状或症状轻的婴幼儿可观察等待,密切关注相关情况;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手术适用于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时,常用腺样体切除术,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配合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评估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一、观察等待
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部分患儿的腺样体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6岁后逐渐萎缩)而自行缓解症状。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睡眠、听力等情况,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其腺样体肥大程度及相关症状的变化。例如,定期通过鼻内镜检查评估腺样体的大小等。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腺样体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发挥抗炎作用,对于因腺样体肥大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反应的患儿有一定疗效。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等情况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有帮助。它能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相关症状。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时,如长期严重鼻塞影响呼吸、睡眠中频繁打鼾且伴有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长期鼻塞使得患儿只能用口呼吸,影响面部发育;睡眠中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等。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方式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需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风险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但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手术是解除症状的有效手段。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日常的呼吸、睡眠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对于选择观察等待的患儿,要按时随访。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术前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评估,术后要注意加强护理,如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同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保障其身心健康。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手术等治疗方式对基础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