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甲被真菌感染了怎么办
甲真菌病可通过观察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真菌学检查,不同人群感染风险等有差异。非药物干预要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选合适鞋袜。药物治疗有外用(如阿莫罗芬搽剂,疗程长、严重病甲效果有限,儿童慎用)和口服(如伊曲康唑等,有禁忌证,儿童慎用)。手术可考虑拔甲术,创伤大、术后需配合治疗,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
一、明确诊断
脚趾甲被真菌感染即甲真菌病,可通过观察症状初步判断,如病甲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变色(常见白色、黄色、黑色等)等,最终确诊需进行真菌学检查,如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等,以确定是否为真菌感染及具体的致病真菌种类。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甲真菌病的风险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相对较少,但一旦感染也需及时明确诊断;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经常接触水、穿不透气鞋子等的人群更易患甲真菌病;有足部多汗、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甲真菌病可能更易发生且治疗相对复杂。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洗完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间。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做好脚部清洁,避免长时间让脚部处于潮湿环境,因为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保持脚部干燥,防止因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加重脚部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鞋袜: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如棉质、网眼材质的鞋子,让脚部能够充分透气。选择宽松的鞋子,避免脚趾受到挤压。袜子要选择吸汗的棉质袜子,并且每天更换。儿童应选择舒适、透气的童鞋,避免脚部闷热。对于有足部多汗问题的人群,可使用抗真菌鞋垫等辅助保持脚部干燥。
三、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常用的有阿莫罗芬搽剂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抗真菌作用。使用时需先将病甲适当修整,然后涂抹药物。但外用药物治疗疗程相对较长,一般需要持续数月,且对于严重的甲真菌病可能效果有限。不同年龄人群使用外用药物时需注意,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药物误触等情况。
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功能要求等禁忌证,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有严重肝病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儿童,口服抗真菌药物需非常谨慎,一般不优先考虑,除非病情严重且经评估获益大于风险。
四、手术治疗
拔甲术:对于单一的较严重的病甲,可考虑拔甲术,但拔甲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且拔甲后仍需配合抗真菌治疗,否则容易复发。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风险,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