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需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停用相关药物进行一般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病因规范治疗,还需定期复查,综合多方面因素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症状及降低病情进展风险。
一、明确病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病因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服用较多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发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不良饮食习惯相关因素更突出。Hp感染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且有一定家族聚集性等特点。
二、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需考虑其咀嚼、消化功能等,儿童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老年人则要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通过适当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修复功能。
2.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引起,应在医生评估下谨慎停用或更换药物。对于需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可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三、针对病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若存在Hp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目前常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抗生素的四联疗法,通过联合用药彻底清除Hp,从而促进胃黏膜糜烂的愈合。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等药物。
2.其他病因处理:对于因其他特殊病因导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如自身免疫因素等,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但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
四、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观察胃黏膜糜烂的愈合情况以及病情有无变化。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阶段的患者复查间隔有所不同,一般病情稳定者可间隔一定时间复查,如有异常变化则需及时复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按时复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处理需综合考虑病因、患者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范的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定期复查等措施来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症状,降低病情进展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