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婴幼儿及年长儿可能因内源性合成不足、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导致维生素D缺乏,还会因钙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磷代谢相关因素出现钙磷代谢异常,且生长速度过快、疾病与药物影响也会引发相关问题,这些因素易导致佝偻病等情况发生
一、维生素D缺乏
1.内源性合成不足: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婴幼儿如果户外活动少,皮肤接触紫外线不足,就会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例如,冬季日照时间短、气温低,婴幼儿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容易出现维生素D合成不足的情况。
2.摄入不足: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如果婴儿纯母乳喂养且户外活动少,而母亲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也不足,就会使婴儿维生素D摄入不足。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也不高,若婴幼儿以牛乳喂养为主,且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也易缺乏。年长儿如果挑食、偏食,膳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也可能导致缺乏。
3.吸收利用障碍:一些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如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会导致维生素D吸收减少。此外,肝脏、肾脏疾病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使维生素D不能转化为有活性的形式发挥作用。例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
二、钙磷代谢异常
1.钙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食物中钙的摄入不足或者钙磷比例不合适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例如,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奶粉中钙磷比例不当,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佝偻病发生。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钙磷比约为2:1),有利于钙的吸收,而牛乳中钙磷比例不合适(钙磷比约为1.2:1),钙的吸收相对较差。
2.磷代谢相关因素:肾脏疾病等可能影响磷的代谢,导致磷排出异常或吸收障碍,进而影响钙磷在骨骼中的沉积,引发佝偻病。例如,肾小管疾病可能会使磷重吸收减少,导致磷缺乏,影响骨骼的正常矿化。
三、其他因素
1.生长速度过快: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生长速度过快,而维生素D和钙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就容易发生佝偻病。例如,早产儿出生后生长速度比足月儿更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更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更容易患佝偻病。
2.疾病与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如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使其代谢加快,从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会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不足,引起佝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