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慢性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可见窦道及脓性分泌物、肿胀疼痛,全身有间歇性低热或急性发作高热、消瘦乏力等表现,局部窦道因感染病灶持续致炎性物质排出,肿胀因炎症相关因素,疼痛与炎症刺激等有关,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消瘦乏力因长期慢性感染致身体消耗增加。
一、局部症状
1.窦道形成与分泌物: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常可见窦道,窦道可持续排出脓性分泌物,有时还会伴有坏死组织。这是因为感染病灶持续存在,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形成异常通道,使得炎性物质不断排出。例如,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且分泌物的性状、量等可能会随病情波动,若合并其他感染,分泌物可能会变得更加浑浊、量增多。
2.局部肿胀与疼痛:病变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重。肿胀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炎性渗出以及组织增生等因素引起。疼痛则是因为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同时病变部位的骨质破坏、软组织充血水肿等也会引发疼痛,尤其是在患者活动病变部位时,这种机械刺激会使疼痛加剧,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肢体不愿活动等情况,而成年人则能更明确地表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慢性骨髓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急性发作期的高热,体温可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当感染病灶内的细菌等病原体持续存在并引发炎症反应时,会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然而,慢性骨髓炎的发热通常不如急性骨髓炎那样急剧和高热,这与病情的慢性进展、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消瘦与乏力:由于长期慢性感染,患者身体消耗增加,会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慢性炎症持续存在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同时机体的代谢处于一种高消耗状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从而引起患者体重下降、身体虚弱、乏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原本就缺乏运动的患者,在慢性骨髓炎影响下,乏力等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导致无法维持原有劳动强度,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消瘦和乏力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