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吃奶症状
脑瘫儿吃奶存在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吃奶时姿势异常以及进食时间延长等问题,家长需选择合适喂养姿势,观察异常反应,定期带患儿康复评估和干预以保障患儿营养摄入和健康成长。
一、吸吮无力
脑瘫儿常存在吸吮无力的情况,这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肌肉控制障碍有关。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支配口腔、咽喉部肌肉的神经传导,使得吸吮动作的协调性变差,力量不足。例如,在哺乳时,患儿难以有效地将乳头含住并进行有力的吸吮动作,吸吮时间可能较长,且可能出现吸吮-吞咽不协调的现象,导致乳汁不能顺利进入消化道。
二、吞咽困难
1.吞咽反射异常
脑瘫儿的吞咽反射可能存在异常。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吸吮乳汁时会触发一系列协调的吞咽动作,而脑瘫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这种吞咽反射的协调性被破坏。表现为在吃奶过程中,乳汁可能容易误入气道,出现呛咳现象,或者吞咽速度缓慢,需要多次吞咽才能将一口乳汁咽下。
2.口腔肌肉运动障碍
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受脑部控制,脑瘫儿口腔肌肉运动障碍会影响吞咽功能。比如,口唇闭合不紧,在吃奶时难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密封状态,导致乳汁泄漏,同时也影响吞咽时将食物推送至咽部的动作,进而造成吞咽困难。
三、吃奶时姿势异常
1.身体姿势异常
脑瘫儿可能在吃奶时呈现异常的身体姿势,如头后仰、身体过度伸展或扭曲等。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身体姿势的控制,使得在吃奶这种需要一定姿势配合的活动中,姿势无法保持正常。例如,头后仰的姿势可能会影响呼吸与吞咽的协调,增加呛咳的风险。
2.头部控制困难
头部控制能力是吃奶时的重要支撑,脑瘫儿往往头部控制困难,在吃奶过程中头部不能稳定地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可能左右摇晃或难以抬起,这进一步影响了吸吮和吞咽的正常进行,导致吃奶过程不顺畅。
四、进食时间延长
由于上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以及姿势异常等问题,脑瘫儿吃奶所需的时间会明显长于正常婴儿。进食时间延长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增加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长时间吃奶也会使照顾患儿的家长感到疲惫,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精力来辅助患儿进食。
温馨提示
对于脑瘫儿吃奶时的这些症状,家长在照顾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喂养姿势,尽量让患儿身体处于相对舒适且有利于吸吮和吞咽的体位。其次,要注意观察患儿吃奶时的反应,一旦发现有呛咳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喂养,避免发生严重的吸入性问题。同时,要定期带患儿进行康复评估和干预,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吸吮、吞咽及姿势控制等能力,以提高吃奶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儿的营养摄入和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