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累及双手小关节呈对称疼痛肿胀,可畸形,育龄女高发;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磨损等退行病变,中老人多见,女易患,长期手部重体力劳增险;痛风性关节炎因嘌呤代谢紊乱致尿酸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炎症,40岁以上男多,女绝经后易,高嘌呤饮食等是诱因;腱鞘炎因腱鞘机械摩擦,长期过度用手指致,各年龄段可发,长期手部精细劳作人群高发,女手工劳作易受累。
一、类风湿关节炎
1.发病机制: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
2.关节表现:常累及双手小关节,包括十指关节,多呈对称性疼痛、肿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育龄女性相对高发。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二、骨关节炎
1.发病机制: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引起。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加上慢性损伤等因素,导致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引发疼痛等症状。
2.关节表现:十指关节骨关节炎可出现疼痛,一般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关节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持续时间较短。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长期从事手部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骨关节炎家族史者需注意监测。
三、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当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十指关节等部位,刺激关节引发炎症。
2.关节表现:急性发作时,十指关节可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皮温升高,疼痛通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见,女性多见于绝经后。高嘌呤饮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有痛风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
四、腱鞘炎
1.发病机制: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长期、过度使用手指,如频繁打字、织毛衣等,可导致腱鞘与肌腱之间反复摩擦,引起腱鞘炎,出现疼痛等症状。
2.关节表现:十指关节附近的腱鞘炎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活动手指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弹响或卡顿现象。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劳作的人群高发,女性在手工劳作时相对易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