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如何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有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和制霉菌素局部应用,全身治疗可用氟康唑,针对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婴幼儿注意用具清洁消毒,老年患者控基础病及防药物相互作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加强基础病治疗和调治疗方案
一、局部治疗
1.碳酸氢钠溶液含漱:2%-4%的碳酸氢钠溶液有抑菌作用,可改变口腔内的酸性环境,抑制念珠菌生长。对于婴幼儿患者,哺乳前后可用其清洗口腔;对于成人患者,也可用于日常含漱,每次含漱时间约1-2分钟,每日可多次使用。这是因为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受抑制,而碳酸氢钠溶液能营造碱性环境。
2.制霉菌素局部应用: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影响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可将制霉菌素制成混悬液局部涂擦,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婴幼儿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吸。对于轻中度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局部涂擦制霉菌素混悬液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抑制念珠菌生长繁殖。
二、全身治疗
1.氟康唑: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在使用氟康唑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基础肝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患者:婴幼儿口腔念珠菌病多与喂养不当、口腔卫生不佳等有关。除了局部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和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外,要注意哺乳用具的清洁消毒,母亲的乳头也要保持清洁。同时,婴幼儿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避免药物误吸或过量使用,因为婴幼儿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全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其口腔念珠菌病往往较为顽固。治疗时除了采用上述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方法外,还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调整治疗方案,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抗真菌治疗的反应可能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