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血常规正常吗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血常规初期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后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辅助诊断并区别于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3-5天,热退疹出,发热时要适当松解衣物物理降温,超38.5℃遵医嘱用对乙酰氨基酚,皮疹出现后保持皮肤清洁,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家长要关注体温、精神状态,保证水分、营养和休息,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幼儿急疹血常规特点的意义
白细胞及分类变化体现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会参与应对病毒的过程。在幼儿急疹初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体现,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比例的改变,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为幼儿急疹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与其他疾病血常规鉴别:与细菌感染性疾病不同,细菌感染时往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总数也多明显升高,而幼儿急疹的血常规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白细胞总数相对变化不大,这有助于医生区分幼儿急疹与细菌感染性疾病。例如,若为细菌感染的肺炎等疾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会显著升高,与幼儿急疹的血常规表现不同。
幼儿急疹的其他表现及护理要点
发热表现:幼儿急疹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发热期间一般情况良好,可能有轻微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对于发热的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注意适当松解衣物,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包裹过严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高热可能会引起幼儿惊厥等情况,对于3个月以上的幼儿,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但需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年龄禁忌等要求,低龄幼儿要特别谨慎使用。
皮疹表现: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另一重要特征,体温下降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多见于躯干、颈部、上肢等部位,一般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皮疹出现后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幼儿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给幼儿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
特殊人群(幼儿)的温馨提示
幼儿急疹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发热期间保证幼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喂水,防止脱水。若幼儿出现精神萎靡、惊厥、持续高热不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在疾病恢复期间,要注意幼儿的营养补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幼儿有足够的休息,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