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
口腔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症状多样,包括伪膜型(多见于婴幼儿,病损区有白色伪膜,可致患儿哭闹拒食,成人有灼热等感)、萎缩型(含义齿性口炎、抗生素性口炎、糖尿病性口炎,分别有对应表现及影响)、慢性增殖型(好发于颊黏膜等,有白色斑块,有恶变倾向)、念珠菌性口角炎(多见于特定人群,口角区皲裂糜烂结痂,有痛感)
伪膜型念珠菌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好发人群与部位: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等部位。
典型症状:病损区黏膜表面可见白色或灰白色的伪膜,较易拭去,露出充血的基底黏膜。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这是因为口腔内病损部位有不适感,婴幼儿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异常行为来体现。对于有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病史的成人,也可能发病,成人发病时局部可能有轻度的灼热、干燥、疼痛等感觉。
萎缩型念珠菌病(急性萎缩型、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义齿性口炎:多见于佩戴义齿的患者,由于义齿上附着的念珠菌感染,导致上颌义齿承托区黏膜发生炎症,表现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患者可能会感到义齿佩戴不适,有疼痛、干涩等感觉,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可能加重。
抗生素性口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引起,口腔黏膜出现发红、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会有口干、味觉异常、疼痛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抗生素后发生此类情况时,可能会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和营养状况。
糖尿病性口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萎缩,有明显的口干、灼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时,更容易滋生念珠菌,所以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关注口腔状况,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此类症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念珠菌白斑)
好发部位: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
典型症状: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块,质地较硬,不易被拭去,病变部位可伴有结节状增生。患者一般无明显疼痛,但有时可能会有粗糙感。此类病变有一定的恶变倾向,需要密切观察,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要注意口腔卫生和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念珠菌性口角炎
好发人群与表现: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及有贫血、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表现为双侧口角区皮肤黏膜皲裂、糜烂、结痂,有疼痛感。儿童发生念珠菌性口角炎时,可能会影响其面部表情和进食,需要注意保持口角区清洁干燥,适当补充营养;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口腔局部卫生维护相对较差等原因,也容易发生,要注意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