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肠炎怎么办
儿童急性胃肠炎可由病毒、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等,一般需饮食调整、补充水分,感染明确时遵医嘱处理,低龄及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关注,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注意腹部保暖预防。
一、病因了解
儿童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也可能因饮食不当(进食过多、进食不洁食物等)、腹部受凉等因素导致。不同病因的诱发因素和表现略有不同,比如病毒感染引发的往往有一定季节性,细菌感染则可能与食用被污染食物密切相关。
二、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轻者每日腹泻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粪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同时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有差异,低龄儿童可能因腹泻呕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三、一般处理
1.饮食调整:急性期可适当减少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母乳喂养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适当稀释奶粉。这是因为清淡易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利于恢复,母乳喂养能提供必要营养且其成分更适合儿童消化。
2.补充水分:预防和纠正脱水是关键。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服用,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出现明显脱水表现(如精神差、眼窝凹陷、尿量极少等),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因为腹泻呕吐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预防脱水加重。
四、医疗干预情况
1.感染因素明确时:若考虑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2.对症治疗:对于呕吐严重的儿童,可适当使用止吐药物,但需谨慎选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对于腹泻,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由于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处理急性胃肠炎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喂养时要格外小心,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2.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急性胃肠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更加密切监测,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因胃肠炎加重病情,或者胃肠炎治疗药物可能与基础疾病用药有相互作用等情况。
六、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物新鲜,不吃变质食物,餐具要定期消毒。
2.合理喂养:遵循科学的喂养方式,避免儿童暴饮暴食,根据儿童年龄合理添加辅食。
3.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尤其是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