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急性中耳炎有局部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和全身症状如发热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用抗生素、局部用药)和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术、乳突切开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治疗需谨慎,儿童中耳结构特殊,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
一、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耳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耳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等,儿童及成人可能诉说耳内刺痛、跳痛等,在吞咽、咳嗽时耳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鼓膜穿孔后,耳痛可缓解。
听力下降:患者可感觉听力减退、耳鸣等,小儿可能对周围声音反应差,如对呼叫无应答等,这是因为中耳炎症导致声音传导受阻。
耳内流脓:当鼓膜穿孔后,外耳道会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初期分泌物可能较稀薄,后期可变得黏稠。
2.全身症状
发热:多见于儿童,体温可升至38℃-40℃,可伴有寒战等表现,成人也可能出现发热,但一般程度相对儿童较轻。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而成人相对体温波动较小但全身不适症状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方面,若本身免疫力较低,如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等,更容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中耳炎时发热可能更难控制,且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
二、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不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从而控制中耳的感染。
局部用药:鼓膜穿孔前可使用酚甘油滴耳,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鼓膜穿孔后先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鼓膜穿孔引流不畅,或全身症状较重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患者,通过切开鼓膜,利于脓液引流,促进炎症消退。
鼓膜穿刺术:对于积液较多的患者,可通过鼓膜穿刺抽取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乳突切开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并发性乳突炎,经上述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的患者,通过切开乳突,清除病灶。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的中耳结构与成人不同,咽鼓管短、宽且直,更容易发生感染,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喂奶时要注意姿势,防止乳汁流入中耳引起感染。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中耳炎的恢复,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