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管理与随访。药物治疗有膀胱内药物灌注,如卡介苗等;手术治疗有经尿道电切术和激光手术,前者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但需注意复发,后者有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有适用范围;综合管理与随访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适量饮水、避免憋尿、保持会阴部清洁等)和定期随访(术后定期检查,特殊病史者增加随访频率)。
一、药物治疗
1.膀胱内药物灌注:可使用卡介苗、丝裂霉素等药物进行膀胱内灌注。例如,有研究表明卡介苗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抑制膀胱黏膜的异常增生有关,但具体疗效因个体差异而异。
二、手术治疗
1.经尿道电切术(TUR):这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电切镜将膀胱内病变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切除,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病变组织,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病变范围较小的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需要注意术后复发的可能,因为腺性膀胱炎有一定的复发倾向。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避免对正常膀胱组织造成过多损伤。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手术操作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在手术体位等方面可能有其自身特点。
2.激光手术:如钬激光手术,利用激光的能量精准地切除病变组织。与传统电切术相比,激光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激光的高能量密度,使病变组织汽化或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清除病变的目的。但激光手术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激光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全身状况的影响。
三、综合管理与随访
1.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尿量,以起到自然冲洗膀胱的作用,减少细菌等病原体在膀胱内的滋生,降低炎症复发的风险。避免长时间憋尿,因为憋尿会使膀胱黏膜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不利于膀胱的健康。同时,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要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后的清洁。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需要特别提醒其定时起身活动,增加排尿次数。
2.定期随访: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和尿液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情况。一般术后短期内需要频繁随访,如术后1-3个月进行首次膀胱镜复查,之后根据情况逐渐延长随访间隔。通过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或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泌尿系统肿瘤病史等,随访的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密切监测膀胱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