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真菌感染怎么治疗最好
口腔真菌感染治疗包括局部治疗为主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有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制霉菌素含漱;全身用药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且针对儿童、老年、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注意剂量等,老年要考虑肝肾功能等,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基础病以助口腔真菌感染治疗持久
一、局部治疗为主
1.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使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是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因为口腔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碳酸氢钠溶液可改变口腔酸碱度,抑制真菌生长。研究表明,每日多次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能有效减少口腔内真菌的数量,尤其适用于轻症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需注意避免误咽。
2.制霉菌素含漱: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局部使用制霉菌素对口腔真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可制成混悬液含漱,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操作安全,避免呛咳。
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氟康唑:对于病情较重或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全身使用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剂量有所不同,比如儿童使用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同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2.伊曲康唑:伊曲康唑也是常用的全身抗真菌药物之一,它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和亲角质性,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使用时同样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病史等,对于有肝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口腔真菌感染时,除了上述局部和全身治疗外,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家长要帮助儿童正确漱口等。在药物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口腔真菌感染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同时,老年患者口腔感觉可能相对迟钝,要注意口腔护理的力度和方法,防止造成口腔黏膜损伤。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容易反复发作,在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只有基础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口腔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才能更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