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一般治疗中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无症状的2-6岁儿童可观察等待,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等情况,手术有风险,术后需注意相关事项,婴幼儿轻度肥大优先观察,年龄大症状明显儿童需评估风险后选治疗方式,有过敏史儿童用药要谨慎。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的儿童,尤其是2-6岁的儿童,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因为部分儿童的腺样体可能会在青春前期逐渐萎缩。在此期间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睡眠等情况,如是否存在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等表现,同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程度。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果儿童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缩小腺样体体积。但使用时要注意年龄限制,一般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可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它可以通过抑制白三烯的生物学活性,减轻鼻黏膜炎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腺样体肥大相关的症状。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时,如长期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反复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或者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以及腺样体肥大影响面部发育(如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唇厚等)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选择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这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腺样体切除术可能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术后疼痛、鼻咽部狭窄等。但在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这些风险可以降到较低水平。术后儿童需要注意休息,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要进食温凉、软的食物,以减少对术区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
三、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儿童,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更加谨慎。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的婴儿,优先采取观察等待,密切监测其呼吸等情况。而对于年龄较大、症状明显的儿童,在评估手术风险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更加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监测,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