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回事
孩子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因细菌感染或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局部有剧烈咽痛、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全身有高热等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预防要增强抵抗力、注意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当儿童受凉、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扁桃体的化脓性炎症。例如,在季节更替时,儿童若不注意增减衣物,就容易因受凉而诱发化脓性扁桃体炎。
病毒合并细菌感染:部分患儿可能先由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之后合并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生。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患儿会出现剧烈咽痛,吞咽时疼痛往往会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同时,可见扁桃体明显肿大,表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融合成膜状,但一般不超出扁桃体范围,容易拭去,拭去后通常无出血创面。
全身症状:起病急,常伴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婴幼儿可能会因高热而出现呕吐、抽搐等表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咽部,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同时,可能会触摸颈部淋巴结,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一般会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必要时还可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高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者适当减少衣物,以帮助散热。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有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预防措施
增强机体抵抗力:让孩子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慢跑等,以增强体质。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要9-12小时。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部位,防止细菌侵入。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化脓性扁桃体炎流行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如果周围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要尽量避免孩子与其密切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