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积食发烧怎么办
婴幼儿积食发烧需先判断体温与观察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进行非药物干预,用散热处理、温水擦拭物理降温,超38.5℃经非药物干预仍升温或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需特殊对待。
一、判断体温与观察症状
1.体温测量:使用合适的婴幼儿体温计(如耳温枪、额温枪等)准确测量体温,正常婴幼儿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2℃,若体温在37.5℃-38.5℃之间多为低热,38.5℃-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为高热。需密切观察婴幼儿除发烧外是否有腹胀、口臭、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积食相关症状,如腹部胀满、触摸有热感,口气酸臭,不想吃东西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
减少进食量:婴幼儿积食发烧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辅食量,比如平时喂150ml奶的,可减少至100ml左右,辅食也相应减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肉类过多等,减轻胃肠负担。
增加水分摄入:多给婴幼儿喝温开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还能辅助散热。
2.腹部按摩:以婴幼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积食症状。操作时要注意手部温度适宜,避免过凉刺激婴幼儿。
三、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处理:
松解衣物:适当减少婴幼儿的衣物和被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不要给婴幼儿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以免影响体温散发。
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婴幼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脚心等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四、及时就医情况
1.需就诊情形:如果婴幼儿体温超过38.5℃,经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后体温仍持续升高;或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频繁呕吐、腹痛加剧、抽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带婴幼儿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这类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积食发烧的耐受能力更差,出现积食发烧情况时,非药物干预要更加轻柔谨慎,如腹部按摩力度需更小,温水擦拭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且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早产及低体重的病史情况。
2.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发生积食发烧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更密切监测体温和其他症状变化,非药物干预的同时需尽快就医,以便医生综合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避免基础疾病因积食发烧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