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特定皮疹表现等,可通过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用抗真菌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定义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病。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等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毛囊炎症。
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及部位: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2.皮肤损害特点:皮疹为半球形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有红晕,可挤出粉状物。常成批出现,散在分布或密集排列但不融合。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在出汗后瘙痒可能加重。
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好发部位、皮疹特点及瘙痒等表现初步提示。
2.真菌学检查:
直接镜检:取皮损处鳞屑或挤压丘疹取内容物,在显微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孢子。
真菌培养:在含橄榄油等培养基上培养,可分离出马拉色菌,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
1.抗真菌药物: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酮康唑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遵循医疗规范。
2.生活方式调整:
皮肤清洁: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皮脂腺丰富部位,建议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勤洗澡,保持皮肤卫生。因为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是马拉色菌繁殖的有利条件,清洁皮肤可减少油脂等利于马拉色菌生长的物质。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油脂分泌,不利于病情恢复。例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辣椒等,可能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为马拉色菌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马拉色菌毛囊炎时,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情况。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皮肤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防止病情加重。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原则外,要注意化妆品的选择,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以免堵塞毛囊,促进马拉色菌繁殖。例如,一些油性的面霜、粉底液等可能会加重皮肤油脂分泌,不利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恢复。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马拉色菌毛囊炎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影响。如果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病情恢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老年患者皮肤较为干燥,在清洁皮肤时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加重,可选择温和、保湿的清洁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