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有哪些分型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因颈椎退变致神经根受压或刺激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等;脊髓型因颈椎退变致脊髓受压或缺血出现四肢感觉等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型因颈椎退变刺激交感神经致其功能紊乱出现复杂症状;椎动脉型因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致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等症状,且各型发病机制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常见的退变因素包括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这些病变会使神经根周围的空间变小,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的退变会逐渐加剧,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此型颈椎病;生活方式上,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会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手臂甚至手指,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患者上肢肌力可能会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手部精细动作的完成。
二、脊髓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多因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到直接压迫或缺血等因素影响。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病变可直接压迫脊髓,或者由于脊髓血管受压导致脊髓缺血,进而引起脊髓功能障碍。年龄较大的人群,颈椎退变程度通常更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风险更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颈部曾受过外伤的人群,也可能增加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几率。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双下肢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上肢精细动作困难,如拿东西不稳,还可能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退变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的病变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交感神经,使其兴奋性发生改变。年龄增长导致颈椎退变是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长期精神紧张、不良姿势等也可能诱发该型颈椎病。
2.临床表现:症状较为复杂,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表现。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跳加快或减慢、血压波动、耳鸣、听力下降等多种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一定关系,且症状容易受情绪等因素影响而波动。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的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刺激等因素可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从而影响脑部供血。年龄增长导致颈椎退变是常见原因,长期颈部不良姿势也会增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眩晕,多在颈部活动时发作,如转头等动作可诱发,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猝倒,但患者倒地后多能迅速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