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有没有患佝偻病
佝偻病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骼X线检查。临床表现上婴儿期有神经兴奋性增高及颅骨改变等,儿童期有胸廓及长骨畸形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且受生活方式、疾病史影响;实验室检查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是可靠诊断指标,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测定有相应意义;骨骼X线检查可见长骨骨骺端等改变来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一、临床表现评估
1.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婴儿期: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
儿童期:会出现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鸡胸等;长骨可发生弯曲变形,如“O”形腿或“X”形腿等。对于不同性别儿童,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因个体营养状况等因素有不同表现程度。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户外活动少,接触阳光不足,会增加患佝偻病的风险;有慢性疾病史的儿童,如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等,可能影响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利用,进而易患佝偻病。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测定
这是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指标,血清25-(OH)D水平反映了机体维生素D的储存情况。当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nmol/L时,提示维生素D缺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婴儿期正常范围一般在50-200nmol/L,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相应变化。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母乳喂养且母亲维生素D缺乏、户外活动少等情况,应定期检测该指标。
2.血清钙、磷测定
早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这是佝偻病活动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血钙、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甲状旁腺激素等的调节,所以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采血可能相对困难,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保证结果准确。
3.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反映骨样组织的增生,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要注意,生长发育中的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需鉴别诊断。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婴儿期由于骨骼生长活跃,正常范围相对较高。
三、骨骼X线检查
1.长骨骨骺端改变
在佝偻病活动期,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一般大于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等。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骨骼的形态学改变,对于诊断佝偻病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在拍摄X线片时,要注意儿童的体位等因素,保证拍摄质量,以便准确评估骨骼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拍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