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会引发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等症状。疼痛部位有髋关节周围等,性质程度多样,活动后加剧;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且活动时可有弹响卡顿;跛行因疼痛和受限出现,有间歇和持续之分且随病情加重。
一、疼痛症状
(一)疼痛部位
股骨头坏死常见的疼痛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包括腹股沟区、臀部以及大腿内侧等区域。对于儿童患者,疼痛可能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的牵涉痛,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传导特点导致疼痛定位不准确。在成年人中,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或有髋部外伤史的人群,腹股沟区的疼痛较为典型,早期可能为间歇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
(二)疼痛性质与程度
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或刺痛,程度可从轻度不适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在活动后,如行走、上下楼梯等,疼痛往往会加剧,而休息后疼痛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早期可能在劳累后出现髋部隐痛,休息后能缓解,但随着股骨头坏死程度加重,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
二、关节活动受限
(一)活动范围减小
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出现髋关节屈伸不利、外展、内收等动作受限。比如,患者难以完全下蹲,穿袜子、穿鞋等动作变得困难;在髋关节外展时,可发现活动幅度明显小于正常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关节活动度就相对较差,股骨头坏死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活动受限的情况,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时的异常表现
在活动髋关节时,可能会出现弹响、卡顿等异常情况。这是因为股骨头坏死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正常结构关系改变,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这些异常表现。例如,患者在行走时,可能会感觉到髋关节有卡顿感,像关节被卡住一样,然后才能继续活动,这会明显影响行走的步态和效率。
三、跛行症状
(一)跛行的发生机制
由于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会出现跛行。早期可能是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因为髋部疼痛而出现跛行,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跛行会逐渐变为持续性。跛行的表现为患侧下肢步态异常,行走时患侧下肢不敢负重,身体向患侧倾斜等。对于儿童股骨头坏死患者,跛行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股骨头坏死会影响其下肢的正常生长和步态发育,长期跛行可能会对其骨盆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不同阶段跛行的特点
早期间歇性跛行可能不被患者重视,但随着病情进展,持续性跛行逐渐明显。在病情较严重时,患者可能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来行走,跛行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例如,一些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跛行非常严重,几乎无法独立行走,需要长期依赖辅助器具或者他人搀扶才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