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应该怎样治疗
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过敏者选其他,儿童、孕妇用药有特殊要求;局部治疗有含漱、涂抹药物;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痛;手术治疗有指征且术后需注意观察及护理,儿童手术需权衡利弊。
饮食: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这样的饮食方式利于消化吸收,避免进食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需根据其咀嚼和消化能力调整,比如幼儿可选择软烂的流质食物。
抗生素治疗
用药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常为首选,如青霉素G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敏感抗生素。有科学研究表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引起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特殊人群: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要根据体重等情况准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与成人不同,避免因用药不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孕妇使用抗生素需谨慎评估,遵循用药利弊原则,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局部治疗
含漱: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含漱,可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抑制细菌生长。不同年龄患者含漱时需注意方法,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正确含漱,避免误咽含漱液。
涂抹药物:可局部涂抹碘甘油等,有杀菌、收敛作用,缓解局部炎症,但需注意操作时的轻柔,避免损伤咽部黏膜,尤其是儿童,操作要更加谨慎。
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患者,若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良好,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退热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有研究显示,物理降温对于多数患者能起到一定的退热作用,且相对安全。
止痛:若患者咽痛明显,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儿童使用不适合的止痛药物,要选择儿童专用且安全的止痛药物剂型。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少数患者可能反复发生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每年发作4-5次以上,影响生活和学习;或已引起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需严格掌握指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尤其是儿童患者,要谨慎权衡手术利弊,因为扁桃体在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中有一定作用,过早切除可能对儿童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注意观察出血等情况,儿童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饮食护理,初期可给予冷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等,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