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少见炎性病变,病因与膀胱慢性感染、结石、梗阻等慢性刺激及黏膜下腺管开口阻塞有关,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诊断靠膀胱镜、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依情况选保守或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女性治疗期要注意卫生。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和增生性病变,属于膀胱的一种少见炎性病变。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膀胱慢性感染、结石、梗阻等慢性刺激可能是诱发腺性膀胱炎的重要原因。长期的膀胱炎症刺激,如细菌感染、膀胱结石反复摩擦膀胱黏膜等,可导致膀胱黏膜的腺性化生。另外,膀胱黏膜下腺管开口阻塞,使黏液潴留,腺管扩张,也可能促使腺性膀胱炎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尿频、尿急、尿痛: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患者可频繁地有排尿意愿,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等不适。女性患者可能因为尿道较短,症状相对男性可能更明显一些,而且女性的生活方式中如果卫生习惯不佳等,可能增加膀胱感染风险,进而诱发腺性膀胱炎出现此类症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为排尿时的哭闹等异常表现。
2.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的出现与膀胱黏膜的病变有关,炎症等刺激导致黏膜血管破裂出血。
3.排尿困难:如果病变导致膀胱颈部梗阻等情况,可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这在一些有膀胱出口梗阻相关因素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比如存在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腺性膀胱炎时更易出现排尿困难。
三、诊断方法
1.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的病变情况,可见膀胱黏膜有滤泡样、绒毛样或乳头状增生等表现,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等部位。
2.病理活检:在膀胱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病理上可见膀胱黏膜上皮增生并伴有鳞状上皮或肠上皮化生,有腺体形成等特征性改变。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壁的异常增厚等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壁的病变范围等,但最终确诊还是依靠病理检查。
四、治疗原则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于症状较轻、病变局限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控制膀胱感染等。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症状明显的患者,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等。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膀胱镜,因为腺性膀胱炎有一定的复发倾向。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患者,在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再次发生膀胱感染等情况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