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骨折应注意什么
手骨折后需进行固定与制动,48小时内冷敷、后热敷,抬高患肢,观察血液循环,避免过早活动,注意饮食,定期复查,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固定与制动
手骨折后应及时进行固定与制动,这能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减轻疼痛。可以使用夹板或石膏等进行外固定,固定要松紧适宜,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对于儿童手骨折,固定时要格外小心,确保固定装置不会对儿童娇嫩的皮肤和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
二、冷敷与热敷
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骨折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能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若肿胀不再加剧,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烫伤皮肤且防止加重局部肿胀。
三、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手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白天活动还是夜间休息,都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势。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抬高患肢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抬高导致头晕等不适。
四、观察血液循环
要密切观察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正常手指应为红润、温暖,能正常活动且有感觉。如果手指出现苍白、冰冷、麻木或无法活动,可能是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就医调整固定装置。对于糖尿病患者手骨折,由于其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更要频繁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更高。
五、避免过早活动
骨折后不能过早进行活动,否则会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折移位。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在合适的时间开始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例如,初期可以进行手指的轻微屈伸等不影响骨折部位的活动,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能能较快开始功能锻炼,但也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而对于老年人,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更要耐心等待,避免因过早活动影响愈合。
六、饮食注意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骨折愈合。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蛋白质是骨折修复的重要原料。同时要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还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手骨折,在保证上述饮食的基础上,可能需要额外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但具体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七、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在骨折后的1-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查。对于儿童手骨折,由于其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复查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要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和儿童手部的生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