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的危害有哪些
拔智齿存在多种风险,包括局部组织损伤风险(如出血、肿胀、疼痛)、感染风险(如干槽症、局部软组织感染)、神经损伤风险(如下牙槽神经损伤)以及对邻牙的影响(如邻牙损伤),不同人群在各风险方面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肿胀:拔智齿后常见肿胀现象,一般在术后1-2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这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导致肿胀。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特点与成人不同,肿胀可能相对更为明显且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对于一些本身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拔智齿后肿胀程度可能更重且持续时间更久。
疼痛:术后疼痛是常见危害之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智齿的生长位置、手术难度等有关。一般来说,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相对更明显。对于女性在生理期时拔智齿,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感觉疼痛可能更剧烈;而对于有焦虑情绪的人群,可能会放大对疼痛的感知,感觉疼痛程度比实际更严重。
感染风险
干槽症:这是拔智齿后较为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3天,表现为拔牙创口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并伴有恶臭。其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手术创伤等有关。对于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创口的血液循环和愈合,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干槽症等术后感染问题。
局部软组织感染:拔智齿后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细菌容易在创口定植引发局部软组织感染,出现创口周围红肿、压痛,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儿童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薄弱,且口腔自洁能力较差,相比成人更易发生局部软组织感染;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发生局部软组织感染后恢复也相对较慢。
神经损伤风险
下牙槽神经损伤:如果智齿位置靠近下牙槽神经,拔智齿时可能损伤该神经,导致下唇及颏部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对于埋伏较深、与下牙槽神经关系密切的智齿,手术中损伤神经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拔智齿时,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神经的敏感性和修复能力可能与平时有所不同,神经损伤后恢复情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有口腔局部肿瘤病史或曾接受过口腔局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局部组织的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难度和风险。
对邻牙的影响
邻牙损伤:在拔智齿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相邻牙齿,如造成邻牙的牙体硬组织缺损、牙周组织损伤等。对于本身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牙体牙周状况不佳的人群,拔智齿时邻牙损伤的风险相对更高。例如,牙齿排列拥挤的患者,邻牙之间的间隙较小,拔智齿时操作空间受限,更容易误伤邻牙;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患者,邻牙的牙周支持组织本身就较弱,拔智齿时受到的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