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怎样检查
胆囊炎的诊断需通过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其他相关检查,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患者检查需特殊考虑。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有无隆起、凹陷等异常情况,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局部隆起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腹部外观有差异,儿童腹部相对柔软,成人腹部形态因体型等不同有变化。
2.触诊:重点检查右上腹,胆囊炎时可有右上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即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不同年龄段人群触诊时需注意力度,儿童触诊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3.叩诊:右上腹叩诊,胆囊炎时可能有叩击痛,通过叩诊判断腹部脏器有无异常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白细胞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高于成人,例如儿童白细胞计数(4-12)×10/L,成人(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儿童约30%-60%,成人约50%-70%,当胆囊炎发生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会超出正常范围。
2.肝功能检查:部分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轻度升高,因为胆囊与肝脏关系密切,胆囊炎可能影响肝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肝功能各项指标发育尚不完全,数值与成人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大小、壁厚薄、有无结石等情况。正常胆囊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光滑,厚度约2-3mm,胆囊内为无回声区。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3mm)、胆囊内结石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超声图像因脏器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胆囊相对较小,超声检查时需注意观察指标的相对值。
2.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胆囊炎患者可考虑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有无脓肿等并发症。CT下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周围组织渗出等。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有助于了解胆道系统情况,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清晰显示胆道结构,判断有无胆道梗阻等情况。
四、其他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胆囊炎患者,可能还会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在怀疑有胆道蛔虫等特殊病因引起的胆囊炎时,可能会结合相应检查来明确病因,但一般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为主来明确胆囊炎的诊断。特殊人群如孕妇,在进行检查时需权衡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优先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超声检查等;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可能需要更谨慎的操作等。



